栾城站创建于1981年6月,隶属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1989年进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成为第一批基本站。1999年成为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观测网络(GTOS)成员,2005年成为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CNERN)台站。
现台站名称“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是1993年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北京大屯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合并组建后命名的。
本站位于北纬37°53′,东经114°41′,海拔50.1m,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是华北平原干旱气候的中心区域,年降水量530mm。栾城站土壤类型以潮褐土为主,生态类型是以小麦-玉米为主体的两熟制农田生态系统代表华北平原北部典型潮褐土高产农业生态类型,代表面积4.98万km2, 耕地3800万亩的太行山前平原,具有集约高产型、资源约束型、井灌农业类型和城郊型等特征。
本站的研究方向是:瞄准农业生态学的国际前沿和国家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的需求,围绕华北平原北部地下水超采区生态环境问题和城郊型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开展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其演变过程的长期综合观测,综合研究农田生态系统界面能量、水分、养分传输过程及其内在调节机制和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优化调控机制;重点研发、集成现代节水农业技术、清洁施肥管理技术、分子育种技术和精准农业应用技术等资源节约高效利用与管理技术;发展华北平原可持续农业生态系统管理的理论体系和区域优化示范模式。
栾城站总占地面积28万㎡。根据研究布局和CERN监测规范,建有设施完备的水分平衡场、养分平衡场、气象场、综合观测场、小麦育种场、遥感试验场、精准农业示范场等,并配备有先进的涡度相关、波文比、大型蒸渗仪、遥感铁塔、光合仪、光谱仪等仪器设备。
园区面积2.7万㎡,总建筑面积5000㎡,建有科研生活楼和实验楼各1座,配置有数据采集中心、网络通讯设备、样品保存室、低温冷库、植物生理生态实验室、土壤农化实验室、精准农业实验室等。